<% Add next 5 line 2005-04-01 %> <% Modify next 1 line 2005-04-01 %>

 

Professor.  QuanYi Ma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Gallery

 

 

 

 

 

 

 

 

 

 

 

《叼羊图》

(496 x 124 cm)

    叼羊是西北地区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维吾尔等民族普遍盛行的一种传统马上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游牧文化特色,一般都在节庆或表演时进行,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被誉为“草原上勇敢者运动”。民间一直流传着不少关于这项体育游戏的谚语和传说,如“摔跤靠力气,叼羊要士气”“雄鹰要在天空中展翅飞翔,小伙子要在叼羊场上显示英勇刚强”。剽悍的哈萨克族牧民最爱叼羊活动。他们常年放牧在大草原上,尤其是转场的时候,为了保护畜群,经常要同恶劣的天气、凶猛的禽兽顽强搏斗。叼羊则是最好的锻炼,它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是一种对抗性强、争夺剧烈的运动,既是一场力量和智慧的比赛,又是马上技巧功夫的大比拼。优胜者多是放牧的能手,在暴风雪中寻找失散的牲畜,他们能把百十斤重的羊只,俯身提上马来,驮回畜群。优秀的叼羊手是受尊敬的,被誉为"草原上的雄鹰"。如今叼羊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场比赛,有如战场攻守进退。参加叼羊比赛的选手事先分成两队,一般数十人,多时上百人,每人骑一头高头大马,排列在草原上。每一队中都有冲群、叼夺、掩护、驮遁和追赶阻挡等分工,而且讲究战略战术。比赛开始时,主持人把一只割去头的羊放在草坪中,一声令下,两组英姿飒爽的骑手们个个如离弦之箭,跃马扬鞭冲将过去,最先到达的人俯身拾起羊,把羊压在大腿下策马奔驰。抢夺一方组织突击队兵分几路撞阵、冲阵、拼命追赶争夺,并不断变换队形、战术,其势甚为壮观。同组的人则组织方阵保羊,冲挤抵挡住,同时像抛篮球般传来传去;稍一不慎就被对方夺去,夺得者挟羊飞奔,对手们又策马狂追;如此胜负的决战风起云涌,直到一位强手终于怀抱战利品在坐骑的长嘶和观众的欢呼声中冲出赛场把羊丢在村落毡房门口,才算胜出。被叼的羊丢在谁家门口,就表示会给这家带来吉祥,最后,将这只羊的肉做熟,大家共同享用。一场叼羊比赛,有时要持续几个小时,十分紧张、激烈、刺激、精彩的场面更迭变幻,往往使观众眼花缭乱,乐而忘返。

 

 

   

 

 

 

 

 

 

《姑娘追》

(84 x 139 cm)

 

 

    “姑娘追”是哈萨克族姑娘和小伙子最喜爱的活动,它是借助马术表演,互相结识,进而传递爱情的一种有趣的活动。“姑娘追”多在节假日举行。

    比赛开始时,由小伙子追姑娘或并辔而进,小伙子可向姑娘说俏皮话,或倾吐爱情,即使姑娘生气或羞红了脸,也只能接受,不得有任何反抗的表示。有的小伙子骑术好,马又快,就拦着姑娘在草原上兜圈子,不让姑娘跑到终点。姑娘则只有施展马上技术,设法摆脱驰向终点,到了终点即可返程,则由姑娘追赶小伙子,如若被姑娘追上,姑娘有权用鞭子抽打他,小伙子却不得还手。特别是那些俏皮话过头惹怒了姑娘的小伙子,免不了要承受姑娘的狠狠几鞭。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情,也就舍不得狠打,有的只是虚晃几鞭;有的则打小伙子坐骑的马屁股,为小伙子快跑暗中使劲。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增进青年男女的友谊,有的由此成为终身伴侣。

 

 

 
     

 

 

 

       
 

 

《寂静的喀纳斯湖畔》 

(69 x 69 cm)

    喀纳斯自然景观保护区位于布尔津西北部,我国阿尔泰山西北端的深山密林中,是阿勒泰风景旅游资源中的姣姣者,堪称“阿尔泰山旅游明珠”。该风景区是一个森林型综合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一块欧洲--西伯利亚泰加林“飞地”。

    喀纳斯河为保护区内的主要河流,自东北向西南纵贯全区,注入布尔津河,由于冰川强烈剥蚀,由高山河流拓宽、加深形成的阿克库勒湖和喀纳斯湖,就像两面巨大的明镜,成串珠状镶嵌在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地带,它们属高山淡水湖泊。

    喀纳斯湖状如弯月,南北长24千米,东西宽1.6~2.9千米,面积44.78平方千米,比著名的博格达天池整整大10倍,最大湖深188.5米,除中朝边境的白头山天池(最深312.7米)外,它是我国内陆最深的湖泊。

    喀纳斯湖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峰顶银装素裹,森林密布、草场繁茂,山坡一片葱绿,湖面碧波荡漾,群山倒映湖中,使蓝天、白云、雪岭、青山与绿水浑然一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这里垂直带谱明显,山巅银光闪烁,现代冰川雄伟壮观,本区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整个阿尔泰山的74.46%和70.08%。山腰、山麓地带原始西伯利亚泰加林一片葱绿,绿草如茵,百花争艳。

    喀纳斯湖会随着季候和天气的变化时时变换着自己的颜色:或湛蓝、或碧绿、或黛绿、或灰白……有时诸色兼备,浓淡相间,成了有名的变色湖。受强劲谷风的吹送,倒入喀纳斯湖的浮木,会逆水上漂,在湖的上游湖湾处聚堆成千米枯木长堤,蔚为喀纳斯湖的一大奇观。

    喀纳斯为寒温带高寒山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7月的平均气温15.9℃,无霜期80~108天,年均降水量1065.4毫米,空气温凉,非常适宜于寒温带林木的生长。这里是我国寒温带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以挺拔的落叶松、塔形的云杉、苍劲的五针松、秀丽的冷杉以及婀娜多姿的欧洲山杨、疣枝桦等构成了植被的主体,全区森林覆盖北为19.4%,在林业用地中,森林更高达82%。经考查,喀纳斯已知的植物有83科298属798种,这里的新疆五针松、新疆冷杉、灌木柳,以及西伯利亚花楸、接骨木、鹿根、小叶桦、阿尔泰大黄鸡腿参等是中国仅有的分布区。 生活在喀纳斯已知的兽类有39种,喀纳斯有昆虫22目63属224种,以各类花蝶最富旅游观赏价值。

    喀纳斯不仅自然资源和生物物种丰富,而且旅游环境和人文资源也别具异彩。“喀纳斯”蒙古语就是美丽富庶、神秘莫测的意思。元代耶律楚材经此曾作计曰:“谁知西域逢佳景,始信东君不世情,圆沼方池三百所,澄澄春水一池平”。喀纳斯蓝天、白云、冰峰、雪岭、森林、草甸、河流与喀纳斯湖交相辉映,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既具有北国风光之雄浑,又具江南山水之娇秀,加之这里还有“云海佛光”“变色湖”“浮木长堤”“湖怪”等胜景、绝景,怎能不称是西域之佳景、仙景?!

 

 

 
   

 

 
     

 

《今夜暴风雪》 

(138 x 138 cm)

 

     
     

 

   
 

 

《阿尔泰山人》 

(120 x 120 cm)

    蒙语意为“金山”。 位于新疆准葛尔盆地的东北侧,是天山北出支脉,也是新疆和蒙古的界山。民谚云“阿尔泰山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因其盛产黄金,故名。阿尔泰山跨中、俄、哈、蒙四国,长2000余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段在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境内,东南部在蒙古境内,新疆阿尔泰山为中段南坡,长500多公里,宽80——150公里不等,山体平缓,从山麓到山顶呈阶梯逐渐上升,山脊高度3000米以上,最高的友谊峰海拔4374米,在中、俄、蒙国界上。

    阿尔泰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喀纳斯、布尔根、卡拉麦里山、福海、金塔斯等众多的自然保护区隐若其间,神秘莫测。著名的阿尔泰山岩画,绵延千余公里,遍布山间沟沟坎坎,是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的智慧产物,号称“岩壁上的敦煌”。

    西南的湿冷气流为此带来了丰沛的雨雪。雪水顺坡南流,汇成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两大水系,再向西北流。河岸沃野千里,河中水产丰富,适宜发展农业和渔业。山上植被、土壤垂直分布非常明显,森林莽莽,草原辽阔,牧草茂盛。山间盆谷是天然的大牧场,常常可见到头戴艳丽小帽的哈萨克牧民赶着大群的羊和骆驼缓缓走过。

    这里生长的温带落叶针叶林,其中以西伯利亚落叶松为主,伴生西伯利亚云杉、白桦、欧洲山场等,不少珍禽异兽出没其中,令寂静的原始森林增添了热闹气氛。

    海拔四千公尺以上的峰岭全年冰封,山下却变幻多姿,日夕有不同美态。阿尔泰山是个天然花坛,野花各自荣枯开落,构成一幅斑斓绚丽的图画。海拔二千八百公尺至雪线以下的石缝、岩壁、砾石坡地和湿润沙地上,还生长一种清丽脱俗的花朵,数十多瓣玉白色或淡绿色的半透明膜质苞片裹着紫色的半球形花心,茎上衬着十多片翡翠似的长圆形叶片,那就是珍贵的天山雪莲。

    这里有冰川四百二十条,总面积二百九十三平方公里,其之最为北喀拉斯河上源的喀纳斯冰川,长十二公里,融水汇成晶莹清澈的喀纳斯湖,仿佛一颗璀璨的宝珠镶嵌在海拔三千公尺的山坡上。湖中盛产哲罗鲑,当地称大红鱼,大的体长达十五公尺。

    富庶的阿尔泰山孕育过远古人类文明,现今遗留下了不少壁画,揭示确定远古人类生活的方式和演进,反映出牧民祖先如何开发金色的阿尔泰山区。

简介:

    金山-阿尔泰山海拔高度在109~4506米之间,森林线大体处在1800~1900米的高度,其占地面积为1611457公顷,其中有1002000公顷属特级保护区。阿尔泰山形成于2亿年前的古苏格兰-海西时期(这一时期该处地壳处在剧烈的变动之中,极不稳定),整个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夏季温暖多雨;冬季严寒,山谷中少雪而高山地带大雪纷飞。这里的年平均温度为0摄氏度,其中7月份高山雪线以下的地区平均温度为15~17摄氏度,冬季最低温达到零下62摄氏度,年均降水量在500~700米之间。

    金山-阿尔泰山是阿尔泰山系最为原始、海拔最高的山脉,它向世人展示了其神奇多变的自然特征:1500多条冰河分布在910平方公里上;高耸入云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可爱的山麓小丘以及宛若鬼斧神工的深不可测的大峡谷。阿尔泰山山脊不仅是整个北冰洋的至高点,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鄂毕湾的源头(鄂毕湾是西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水路)。阿尔泰山地区还有不计其数的湖泊、瀑布、河流以及大大小小的支流。

    阿尔泰山的植物种类达2000余种,其中有17种属濒危物种,212种为该地所特有,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桤木,它只生长在东阿尔泰地区。森林树种主要以西伯利亚冷杉、落叶松和白杨为主。植物种类的丰富繁茂以及特有的分布归因于该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几乎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森林-西伯利亚无树大草原、森林、次高山、高山苔原、冰河苔原以及冰雪共同构成了阿尔泰山壮美的风光。森林-西伯利亚无树大草原所占的面积很小,它是西西伯利亚无树大草原和阿尔泰山森林的过渡带;北面的山坡上长满了松树和白桦;雪松、落叶林、矮树丛及高山草场是次高山的典型植被;辽阔的苔原地带则主要生长着苔藓和地衣。

    金山-阿尔泰山的动物大部分是西伯利亚森林的代表物种,其中包括60种哺乳动物、300种鸟、11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河流湖泊中还发现有20多种鱼。西伯利亚无树大草原中典型的哺乳动物有阿尔泰山鼠兔、北极松鼠和西伯利亚花栗鼠;森林中有数不尽的紫貂和红鹿,而驯鹿则主要生活在较高的山上。前苏联红皮书中,记载了该地区计有13种鸟和4种哺乳动物,包括金鹰、天鹰、隼、雪豹、蒙古瞪羚、阿尔泰山盘羊等。

    值得注意的是,金山-阿尔泰山虽然是根据世界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但它还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很久以前就发掘出了大量旧石器时代的文物。这里记录着许多部落民族在这方土地上的起起落落,成吉思汗、斯吉台、土耳其、维吾尔和蒙古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历史的足迹,直到18世纪中期阿尔泰才正式归属于沙皇俄国。金山-阿尔泰山最为引人注目的历史遗迹当属公元5世纪部落首领的墓群。这些墓群结构复杂,大小各异,林林总总数目可达100多,其中埋葬的许多艺术品更称得上是稀世珍宝。

 

 

 
   

 

 

 

《沐浴青海湖畔》 

(138 x 69 cm)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的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魔鬼城之风》(第二稿)(139 x  68.9 cm)(第一稿248x124cm悬挂于北京会议中心)1995

更多重要代表作品....<1> <2> <3> <4> <5> <6> <7> <8> <9> ...

<<=返回《画作欣赏》

 

首页

代理画廊 画作欣赏 大师简介 艺术年表 名家论说 论文著作 大师书店 影像聚焦 档案专柜 大师信箱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05 马泉艺国画工作室 版权所有

北京代表处  京ICP备05074313号

       固定电话   +86-10-88453864
传真   +86-10-88453864
移动电话   13511008036
 站点管理员   email_maquanyi@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