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essor. Ma QuanYi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Gallery

  展览:中国当代著名画家马泉艺画展将于广州举办,此次画展由广州三彩画廊主办(展期:2006年5月20日—5月28日) Exhibition:Chinese Paintings by Noted Contemporary Painter Ma Quanyi(Date:May 20th,2006—May 28th.2006)
泉艺广州画展 作品在线
   

《阿尔泰山人》

 

 

   

《犹他州印第安人文化村》

 
 
更多...
 
泉艺 动态

最新:1,《中华文化画报》2006年3月第85期《马泉艺和他的画》、《马泉艺绘画艺术谈》   2,《东方美术》2006年1月第53期《走进泉艺画室》   3,《中国画》2005年11月第8辑《走进马泉艺画室》  4,《人民日报》2005年11月29日 第十六版《寄豪情于马背民族》  5,浙江《美术报》2005年10月15日:《为马背民族立照---当代著名国画家马泉艺》《古道 朔风骏马---当代著名画家马泉艺》   6,《人民网》2005年09月22日:《寄豪情于马背民族 ---记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马泉艺》    7,马泉艺北京国画工作室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建立、海南工作室于2003年12月1日正式建立     8,《中国书画艺术报》2005年05月20日:中国当代著名画家马泉艺(图)

泉艺 书店
 

 
 

香港银河出版社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日本静冈富士宫出版

 

 
   

 

《马泉艺 作品集2》

日本静冈富士宫出版

  

   

 

日本京都传统工艺美术馆出版

 

 
   
 
《画马技法》
   
 
《画马技法》
我们的初衷
.

为了让更多喜爱马和西域风情的人们了解当代国画家马泉艺教授和他的画作,经马老书面同意特此组办马泉艺国画工作室的网站,借以展示美丽传奇的异域情怀,望各位书画工作者和爱好者支持!

马老的国画多年来已经有许多作品被国家、地方政府,外国元首收藏。我们希望为广大书画爱好者和工作者展示马老的佳作和新作,并为交流评论奠定良好的基础。

.
泉艺先生 艺术档案

从黄胄到马泉艺

陈德璋

 

 

    千百年来,人们西出阳关,沿丝绸之路逶迤西去直至伊犁河畔,眼前展现的,便是一个无比广袤、荒阒、粗粝而壮丽神奇的世界。这里虽然也有绿洲、河谷之类的生命摇篮,但更多的是大漠古烟、落日长河、古道悲风,一起诉说着大地的幽愤、历史的悠长,诉说着令人们的心灵为之颤栗的天地悲欢…

    于是,自古至今,在这片遥远的疆土上,也有了楼兰遗址、高昌故城等等的“神话”,有了王昌龄、王之涣等边塞诗人悽绝的咏叹,乃至现代王洛宾、克里木、康巴尔汗等的歌吟和倩舞,以及赵望云、石鲁、黄胄等笔下的大漠风光、生灵百态。

    踏着他们的足迹,近三十年来,马泉艺也率领着他那由烈马、驼群、猎鹰、牧犬及彪悍粗狂的马背民族组成的庞大队伍,浩浩荡荡从遥远的西部地平线喧腾而来,闯入人们的视野和当今画坛,令人耳目一新。浩茫西疆,也因之骤显异彩纷呈,生机盎然。马泉艺,这个令人熟悉的艺术符号,代表着一种来自沉睡的西部荒漠、但色彩斑斓的绘画艺术,一种源自中华文化历史深处,但闪烁着新时代艺术灵光的文化现象。

    他很平凡:出身清苦,不修边幅,外表木纳,资质聪颖,极具悟性。细读泉艺画作,显见其视野开阔,题材广泛,大气纵横,笔力雄健,粗豪处恣意酣畅,精细处纤毫生辉。其笔下的骏马明驼、猎鹰牧犬、马背少女、疾风劲草,相互辉映。如在其《帕米尔神鹰》、《洪荒银雪神驰风》、《叼羊》等佳作中,人与马这一天地万物中的最佳组合,总能以豪迈的气势与炽烈的激情,势不可挡地冲击人们的视觉和心灵,令人心潮澎湃,心高志远。这与那些案头摆设式的作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泉艺的艺术臻此境界,与他自幼潜心师法画坛巨擎,也是分不开的。他从少年时代起,便沉迷于悲鸿大师的画技,虽家境贫寒,但悲鸿的画册,他见到必买,日久临摹,汲其精要,铭刻于心。由于他自幼与马为伴,摸透马的形态结构,故举笔为马写传,便见神韵必现。

    源于相似的地域背景和审美情致,泉艺对黄胄等西部画师技艺的研习,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热忱。他搜遍黄胄画册,潜心研阅临摹,后来又利用一切机会,面求黄胄身教。1963年冬季的一天,泉艺在《新疆日报》美术编辑版画家翟奋同志的帮助下,亲眼目睹了黄胄作画的全过程:那天黄胄是为《新疆日报》编辑部作了三幅画,作画时自始至终只用一只狼毫斗笔。用笔很稳,行笔较慢,充分利用宣纸渗化的特性,然后一边抽烟一边不时地用手心试着把握纸的干湿,恰到时分时简洁勾勒,画面上的驴、驼顿然跃然于纸,驼背上的人物则用斗笔的分叉来勾画,以浓淡墨刻划栩栩如生,线条、水墨的运用上令人大开眼界。整体水墨淋漓,细处精微神妙,放浪之处不松弛,严谨之处不拘束,水墨行笔稳重与斗笔分叉的画人物技法,泉艺就是从这里学来的。这一天对泉艺的一生来说是受益匪浅的一天。当时《新疆日报》经常发表黄胄的速写,在翟奋同志的帮助下,泉艺经常细读黄胄的速写,并且给泉艺介绍了黄胄画速写和学画的全过程。黄胄速写量大得惊人,一公斤纸画不了几天就完了,晚上又用水墨在毛边纸和宣纸上画白天的记忆……泉艺便以火车站、汽车站以及村镇作为他的写生基地,开始了他长期不懈的速写生涯,题材多为往返于南北疆的维吾尔老人、姑娘、小巴郎,以及骆驼客、斗鸡者,卖英吉沙的老人等等。从对开大的速写架到巴掌大的小速写本不到几天就画满了。白天画的速写晚上再一幅幅地凭着记忆加以修改使之完整,然后集中在某一个月里用水墨速写画在宣纸上。有时在街头卖馕铺里喝茶,偶遇形象很典型的维吾尔老人或美丽质朴的卖馕姑娘,于是乎手痒痒想把他们画下来。然而当天的速写纸都画完了,只好用食指在速写架上模拟速写面对的人物形象。在此期间也常发生令人无奈的尴尬,甚至泉艺被当作了“撒让”(维吾尔语指“神经不正常的人”)。但当人们看到他速写架里的内容,便顿时和颜悦色了。他面对一匹马、一匹骆驼或一只狗画速写,能够画出上百种动态。因动物不停地走动,那么画家必须也随它们的动态的变化而不断地捕捉下一个动态的提前量。泉艺笔下的百骏、百驼、及各种动物的长卷,就是靠这种方法完成的。

    黄胄、马泉艺的阅历与艺术人生不难窥见出二者之间的异同。他们通过大量的速写和写生练就了扎实的功底,都具备极强的把人物动态和瞬间记忆及人物造型结构能力及默写能力。黄、马二人均没有经过美术院校的专业训练,从不拘泥某家师者,作品均以新疆生活为起源:从喀什格尔到吐鲁番盆地,从塔里木河到准格尔,从塔什库尔干到伊犁河,从欢快的十二木卡姆、刀郎赛乃姆等维吾尔传统歌舞,到激情炽烈的叼羊、赛马、姑娘追等马背民族的传统游戏,从古牧地大战到吐尔扈特东归等等。在新疆这块广阔、雄浑的大地上所发生过的一切,都对这二位不同时代的画家产生过强烈的创作欲望。

    要说黄、马二位真正相识需追溯到1988年的北京龙年笔会。那次笔会可谓盛矣,有李可染、黄胄、崔子范、傅松窗、范曾、卢光照等,泉艺也应邀参加笔会。泉艺当时画了一幅《牧马姑娘》,黄胄先生和笔会主持人一起走了过来,问道:“泉艺同志是跟谁学的画儿?”泉艺赶忙说:“我是跟您黄老师学的画儿呀!”黄胄说:“那我怎么没见过你呢?”泉艺说:“我有您出版的全部画集,每天都临摹您的画儿。”说着泉艺就请黄胄对他的画儿作些指点,黄胄看了看说:“小伙子还真有点儿机灵劲儿!”随后又问了问新疆的情况,并给泉艺留了电话和地址……

    “天道酬勤。”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泉艺登上了黄胄所在的那个人生平台:1996年,中央电视台拟请黄胄为其主持人培训中心创作一幅气势恢宏的大画。末料黄胄罹病住院。杨伟光台长当机立断,诚邀泉艺代劳。泉艺应命赴京,挥舞如椽之笔,绘出煌煌巨制 《伊犁河畔多风彩》(366cm X 180cm)。画面上人物骏马众多,但谋篇繁而不乱,用笔疏密有度,设色整体而不花洒,水墨挥洒自如。也许这是冥冥之中的天意,让黄胄将接力棒递给泉艺……

    泉艺的视野常聚焦于伊犁河谷、阿尔泰山的马背民族,还有喀什格尔的麦西来甫,以及刀郎之乡的狂舞。不但作品数量很多,而且神韵不凡,节奏感、律动感强,极具艺术张力和冲击力。用笔简洁,气势恢宏而不累赘,用色注重整体主调,可谓已臻炉火纯青之境。难怪《解放军报》文艺评论家汪泾洋在其近作《走进泉艺画室》中写道“从某种意义来讲,泉艺的绘画艺术发展了徐悲鸿,发展了黄胄,已形成了中国画坛马背民族的绘画表现体系。”凡是读过泉艺作品的人,无论是画家或是收藏家,都无不为之感慨地说:“令人震撼!”这也许是代表了全社会和中国画坛对泉艺绘画艺术的认同。是这个时代造就了泉艺,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局限了泉艺。这毕竟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但从黄胄到马泉艺这个继承发展的空间,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也是一个无法抗衡的事实。

可贵的是,泉艺虽事业有成,但深心不忘师长,经常叨念他们的拓荒之功,提携之恩。如今大师虽逝,依旧泽披后人,定会为他们的艺术后继有人而含笑于九泉之下,神游于中华艺坛之上……

                陈德璋

                2006417

(注,本序作者陈德璋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有著、译及电视作品多部面世;并以中国文艺使者身份出访五大洲众多国家。他和夫人杨淑心一起,曾为茅盾、冰心、周扬、夏衍、吴作人、叶浅予、周思聪、韩美林、戴爱莲、才旦卓玛、马泉艺等文艺名人撰写了许多人物专访和评介文章。)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马泉艺精品展”

将在广州举办

作者:汪径洋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马泉艺精品展”将于5月20日至5月28日在广州举办,此次画展由广州三彩画廊主办。

被誉为当今中国画坛“为马背民族立照的国画家”马泉艺,具有“当代画马艺术巨匠”、“当今画马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画家”之称。此次画展是继《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发表对马泉艺作品的评论文章之后,在南国社会的一次全方位的展示,届时可使观众耳目一新。

马泉艺始终以东西方绘画技法为自己求索的方向,艰难困苦,于汝玉成。50多年弹指一挥间,马泉艺把满腔热血都倾注在西域辽阔的土地上,就像一匹不畏艰险的骏马,卧冰爬雪,饱经沧桑,历尽磨难,而又奔腾不止。痴心追求永不言悔,终成就一个大家风范。

本次参展的58幅代表作是马泉艺近两年来的作品之精华。其中最令人注目的巨幅《叼羊》,以粗旷豪放,挥洒淋漓的水墨,整体装饰效果的色彩相呼应,与他以往作品截然不同的中国画大泼墨泼彩,和旷野之列的哈萨克人浑然一体的独特画风,展现出叼羊者那独有的威武雄健、骁勇善战、粗框豪迈的坚实形象,将令所有观众感到震撼。同时,还有婀娜抒情的《情归雅鲁藏布》将使观众一眼就锁定在雅鲁藏布江边的美丽少女,画面上无论是衣着华盛服饰的少女还是正在沐浴的裸女背景均形态各异,充分体现了画家独具匠心的立意构思,和扎实深厚的笔墨功底以及娴熟精纤的造型技巧。画面人物骏马众多,谋篇繁而不乱,变形有度,精细相宜,敷色整体鲜活而花洒,可谓已臻炉火纯青之境。此外《阿尔泰山人》、《天山深处的花》、《姑娘追》、《帕米尔山鹰》、《狂舞麦西来甫》等作品皆以大漠驼铃、楼兰古堡、高昌交河的岁月痕迹,穆斯塔格峰的回声、魔鬼城之风韵、龟兹乐舞等浩瀚神秘的西域人文地域风情,清晰地展示给所有的观众。

部分展品欣赏

   
 

《叼羊图》

(125×354 cm)

 
 
 
 
 
 
 
   
 

《伊犁河谷的神鹰》

(142×241 cm)

 

 

   
 

《阿尔泰山人》

(120×120 cm)

 

 

 

首页

代理画廊 画作欣赏 大师简介 艺术年表 名家论说 论文著作 大师书店 影像聚焦 档案专柜 大师信箱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05 马泉艺国画工作室 版权所有

                                             北京代表处 

  京ICP备05074313号
       固定电话   +86-10-88453864
传真   +86-10-88453864

移动电话

  13511008036
 站点管理员   email_maquanyi@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