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essor. QuanYi Ma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Gallery

名家论说 (部分资料,正在整理中...)
泉艺 动态
最新:1,《中华文化画报》2006年3月第85期《马泉艺和他的画》、《马泉艺绘画艺术谈》   2,《东方美术》2006年1月第53期《走进泉艺画室》   3,《中国画》2005年11月第8辑《走进马泉艺画室》  4,《人民日报》2005年11月29日 第十六版《寄豪情于马背民族》  5,浙江《美术报》2005年10月15日:《为马背民族立照---当代著名国画家马泉艺》《古道 朔风骏马---当代著名画家马泉艺》   6,《人民网》2005年09月22日:《寄豪情于马背民族 ---记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马泉艺》    7,马泉艺北京国画工作室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建立、海南工作室于2003年12月1日正式建立     8,《中国书画艺术报》2005年05月20日:中国当代著名画家马泉艺(图)
泉艺 书店
 

 
 

香港银河出版社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日本静冈富士宫出版

 

 
   

 

《马泉艺 作品集2》

日本静冈富士宫出版

  

   

 

日本京都传统工艺美术馆出版

 

 
   
 
《画马技法》
   
 
《画马技法》
 
 
 
 
 
 
 
 
 
 
 
 
 
 
 
 
 
 
 
 
 
 
 
 
 
 
 
 
 
.

 

名家论说

画马画家马泉艺

    马泉艺,回族,祖籍安徽,1944年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画院高级画师,新疆文艺高级职称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新疆对外文协理事。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洛杉机、芝加哥、东京银座、大阪、静冈、京都、福井、仓敷、冈山、札幌、新加坡、汉城、蒙特利尔等地举办个展。1988年~1989年曾任美国佞顿艺术博物院及日本福井大学客座教授。曾多次受托于国家政府部门为西班牙国王、新加坡总理、科威特国王、联合国、国际奥委会、亚奥理事会等组织做画,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天安门及重要宾馆等均悬挂有他的画。作品《万里雄风》现悬壁于加拿大总理约翰.克里蒂安的办公厅内。1993年10月获美国三藩市亚洲艺术学院颁赠的博学会士名衔,国内外均出版有《马泉艺画集》。

    马泉艺自幼就很爱马,爱他生活周围的马背民族,更爱读徐悲鸿先生的奔马作品。每当看到马或人们谈起马的时候,起先是全神贯注地投入听取,到后来逐渐产生了画马的兴趣,由于马泉艺的生活环境是地处西域天山脚下,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很自然地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年龄增长,渐渐地对马的生活习性和动态很自然地就有了大概的了解,到了青年时代,每当马泉艺在电影镜头里和生活中,一旦出现骏马雷鸣风驰的大型场面,就似乎在观赏和细读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马泉艺是画人物画的,由于周围的同事朋友往常向他要画,一开始是画人物送人,但时间一长就觉画人物太慢太费功,于是就凭借着一点;对马的朦胧意识和最初概念试着画,起初是不敢送人的,生怕人家笑话,但到后来要马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就连新闻出版部门也约他画一些以马为题的作品和大型长篇连环画册。加上他生活周围的马背民族又为他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客观与主观的都使他做出了选择,顺其自然地使马走进了他今后的创作生涯。既然做出选择就须认真对待,马泉艺曾冷静地思索了很久,便有计划地对伊犁马(乌孙马)、塞克种马(原产于中亚)、匈奴马(现已转种)、康居马(产于邵斯坦中部现大宛北部)、阿兰马(康居西部甚称西极)。还有顿河马、费尔干纳马、奥尔罗夫马、阿尔太马、巴里坤马及蒙古马、均做了大量的考证,实地写生和详细观察。从配种出生到生长期,一直到驰骋疆场等各个不同时期的形象外观都做了速写、拍照及文字记载等。也曾多次借出国访问之机对日本北海道马场、美国贝克斯西班牙马场、伊丽莎白马场及亚里桑那州大峡谷底的印第安马场均做了详实的考察记录,并画了大量的写生。由于地域不同,名地水草营养成分的科技含量不同,再加上受遗传基因科学改良程度不同等多种因素。因此不同地域和不同的科技含量,马的身躯高低,长短等外形大小各有所异,如阿尔登重免马外形墩实多肉有力,蒙古马质朴稳,如高孙马、康居马、阿兰马、塞克种马、费尔干纳马等均高大雄伟,耐久力强,阿拍伯马,英国纯种马骄健、修长、挺拨、华丽、此乃是当今世界马种中最为优良的品种。 画马是一项非常严肃的选题,不象画山水花鸟那样,多画一山或少画一枝都不足为奇,画动物的画家除具与山水花鸟画家同样的笔墨功力艺术造诣外,还须具备坚实的造型基础和较强的捕捉瞬间动态的能力。须具备非常敏锐瞬间反映和记忆以及非常熟练的默写速写基本功。倘若再将人物或地域性风情与奔马有机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难度则就更大了。这就须画家历经一个漫长而又十分艰苦的过程 ,在这十分艰辛的过程中画家要耐得住寂寞,要学,要苦学,要学面壁十年的苦行僧达摩。还要不断地否定自已,找顺逆之差,切不可为一点点收获而沾沾自喜,否则永远都冲不出去。当今时代,在这如此博大而又高手如林的艺术世界里要准确地选择自己的最佳位置,寻长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真堪谈何易也。中国画坛门类繁多,由于地域不同,多种流派的兴起和盛衰也都在不断的交替互换之中。能够成为大师的也确是廖若晨星,马泉艺曾说过画马是他的绘画生涯中客观与主观顺其自然的选择,他不否认当初误入岐途时只想看成功,在他朦胧记忆里他只想着有那么一天他要将新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的叼羊、赛马,马上角力、姑娘追等系列风情以及遍地风雷叱咤声的伊犁河谷百骏图搬进北京中国美术馆及海外展出。希望能获得成功,仅此而已,这也许就是他最初的一点希望吧,希望是人生最美好的东西,也许正是这点希望促使他一次次地走进天山深入的牧马场、军马场,种马场和牧工牧民们生活在一起、白天骑着马到各牧业大队画速写,晚上和牧工们一样铺一张野狼皮盖一条羊毛毡呼呼大睡。

    80年代初马泉艺似创作12米的《西域百骏图》、曾多次赴伊犁河谷的天山深处牧马场体验生活,有几次进天山长达半年之久,每次进天山都带上几公斤速写纸(新闻纸)、还带有自制的大小不同的速写本,最小的本子如同巴掌大,到最后,纸和本子都画满了,又到县文化馆要一些宣纸或夹宣纸画了不少的彩墨,速写满载而归,1985年初马泉艺开始试着构思起草《西域百骏图》。一般有马的构图似乎都要比单纯人物或山水的构图多那么一些动感和活力。但多了就会乱、会花、会混,如同大型交响乐的配器,如果合声配器不合理,就会使整个乐曲杂乱不堪,画这幅大场面的大型构图就如同大型交响乐配器一样。如何把一百匹马合理地安排在同一画面上,是他有生以来在创作上遇到的头一道难题。在这12米长绢上画一百匹马,还要有动有静,有大群体也有小分散组织杂而不乱,既要考虑构图上的疏密关系,还要考虑到画面的整体效果,还不能花,动态不能雷同,形式不可单一。于是就大胆地把叼羊、赛马、姑娘追、打马球、马上角力等民间传统游戏统统搬进画面,实现他多年“希望”的梦想。于是他多次进天山的速写稿及素材就派上用场,仅仅一个叼羊场面就不知画了多少速写和默写。叼羊确实是一个人欢马咤振奋人心的激烈急夺战、赛马会是遍地风雷叱咤声,姑娘则是欢快诙谐的浪漫曲。从人和马各个不同角度的动态、形象、服饰、道具等都有具体的写生和足够的素材,也许是默写速写画多了,人和马的动态关系及众多不同年龄的人物形象看上去还较丰富也能说得过去。线条也十分流畅概括,人物和马之间的穿插排列看上去也还比较合理。谁知把这些原始的东西挪到另一张大纸上,就感到十分的弊脚,甚至还十分僵硬,速写稿看上去也都比较生动,怎么一搬到创作草图上去却毫无生机,平淡无力,一时难以深入便搁浅了。就这样不断地锤练不断突破,为今后的创作又多了一份积累,充满汗水与心血的积累。最终创作完成了这幅巨制《西域百骏图》。

    马泉艺直到1986年8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时,当时社会对美术的需要尚处饥渴年代。在参观的人流中大都自然流露出对西部风情有一种浓郁的新鲜感和神秘感。对新疆的高昌、交河、沙漠、草原、天山以及人文自然风貌产生强烈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兴趣。有些观众围观着马泉艺问新疆维吾尔族姑娘小辫子为什么那么多,姑娘帽子上为什么要用猫头鹰的羽毛。参观的贵宾中有已故大师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以及美术界老前辈朱屺瞻、白雪石、魏紫熙、刘凌仓、俞致贞、刘力上、任率英等先生。他们一边观看一边兴致勃勃地表示一定要在有生之年争取去一趟新疆。此时此刻马泉艺觉得等待他的并不是鲜花美酒,而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驱驶他竭尽全力去开掘这块养育他成长多年的热土。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新疆,发展新疆。 当时虽然在美术界及北京社会各界中对此次画展给予较高评介,中央新闻纪录片厂也专程赶到展厅,连续拍摄了三天,在导演的指挥下也是弄得马泉艺啼笑皆非。在高达2000W的碘钨灯的照射下由他挥毫做画,总算顺利,《马泉艺画马》专题片终于告成,并且被译成36国语言文字向海内外播放,中央电视台及国内各大新闻单位也先后做了评介,但马泉艺并不认为这些就是对他恰如其份的肯定,也不是以此做为百米冲刺后成功的慰藉,更不是他艺术道路上最后的符号。与此相反的是他十分的冷静。直到1988年美国洛杉矶、日本京都、泰国、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先后发来邀请,他才似乎感到20年前曾梦想有那么一天能将新疆传统马背文化推向世界的“希望之梦”,即将成为现实。也是马泉艺20余年来在这块雄厚,深沉而又苍凉的西域边陲大地上厚积勃发的瞬间。

 

更多...
 

首页

代理画廊 画作欣赏 大师简介 艺术年表 名家论说 论文著作 大师书店 影像聚焦 档案专柜 大师信箱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05 马泉艺国画工作室 版权所有

北京代表处    京ICP备05074313号

       固定电话

  +86-10-88453864

传真

  +86-10-88453864

移动电话

  13511008036

 站点管理员

  email_maquanyi@sina.com